近期,“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难”问题再次引起外界关注。其中,在广东20多所民办本科院校中,有14所高校需要补录。经过三次征集志愿后,仍有多所高校“未招满”。如湛江科技学院经第三次征集志愿后,仍“缺口”2900余人。除了广东,针对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,广西、黑龙江启动了本科第四次征集志愿。其中,广西更是在最后征集志愿时“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线限制”。
据此,有舆论评论民办院校“不香了”“不行了”,还有人断言大部分民办院校会在不久的将来“退出”。其实,“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难”,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部分没有办学特色的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难,而并非所有民办本科院校都招生难。这恰恰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,民办本科院校必然出现的“优胜劣汰”。民办教育最重要的价值,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选择,那些坚持高质量、特色办学的民办院校,不会退出,反而会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中,扮演更重要角色。
这些被考生“以脚投票”的民办院校,其共同特点是,除了能回报给学生一纸本科文凭外,办学缺乏特色、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。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,则是两类民办院校的异军突起。一是新建的民办本科院校福建福耀科技大学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,录取分数超过部分985高校,这两所民办本科院校“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”的办学定位,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。二是曾经不受待见、被认为比普通本科“低人一等”的职业本科,受到考生的追捧,部分职业本科录取分数远超本科线。
这给面对招生困境的民办院校以积极的启示。首先,民办本科院校必须有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,少部分民办本科可以举办“新型研究型大学”,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则应该举办应用型大学,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以明确的办学特色,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。其次,民办院校必须提高“教育回报率”,要从以往满足学历需求,回报受教育者学历,转变为满足教育需求,回报高质量教育。
有人预测,在2035年后,适龄学生减少,民办院校在此期间,会出现“倒闭潮”。“少子化”确实是民办院校必须面对的挑战,但不能就此唱衰民办教育。民办教育对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,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,这就是探索多元办学模式,促进高等教育竞争,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。民办院校也就需要因势而变,做好前瞻性的办学调整、规划,走特色化、差异化办学之路。
(熊丙奇,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)
钱龙配资-钱龙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门户-炒股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